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果
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
四川省特色水果优质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组长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推广首席:马 晖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技术首席:江国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吕秀兰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封传红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实施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
联 系 人:祝进(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手机:15008493297)
一、项目实施背景及意义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2019年9月在成都高规格召开“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议”,同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川委发〔2019〕21号)。“川果”作为现代农业“10+3”十大产业之一,已建立以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曲木史哈任联系省领导,农业农村、财政、发展改革等20个部门为成员的联合推进机制,全力推动“川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培育产业支柱。
梨、桃、葡萄、芒果、柠檬是“川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优势突出。梨桃:全省现有梨面积101万亩、产量94万吨,桃面积78万亩,产量59万吨,是全省排名第二、第三位的重要果类。四川多样的生态气候条件造就了梨、桃鲜果应市期长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四川盆地生产的早熟梨、早熟桃同一品种上市期较沿海早20天左右,较北方产区早30天以上,早熟梨、早熟桃在全国有重要影响。葡萄:全省现有葡萄53万亩,产量41万吨。以彭山、双流、龙泉等为主的成都平原产区,葡萄亩纯收入1.5万元以上,优新品种达到4-5万元/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以西昌、德昌、冕宁、喜德为主的安宁河流域晚熟葡萄产区,晚熟“克伦生”10月下旬-12月上市,亩产值5-7万元,是国内产值效益最好的葡萄产区之一,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晚熟葡萄之乡”。芒果柠檬:全省现有芒果84万亩,产量48万吨。晚熟芒果8-11月成熟,比海南、广西等产区晚2-5个月,是全国最大的晚熟芒果生产基地。全省现有柠檬80万亩,产量65万吨。面积、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80%以上,素有“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说法。
但是,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梨桃:老旧果园占比大,品种单一、熟期集中、优新品种普及不高等问题突出,梨仍以上世末推广的丰水、翠冠、绿宝石、黄金梨为主,桃主要以北京27号、皮球桃、北京24号等传统品种为主;高光效树形培养与简约化修剪、省力化与精准配方施肥、采后储藏加工等现代轻简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力度不够。葡萄:盲目引种和过度追“星”阳光玫瑰,过度追求大果和高产,因地、因树、因产、因种肥水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生长调节剂和农药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芒果柠檬:芒果橘小实蝇和柠檬黄脉病是影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橘小实蝇形成的蛆果严重影响果品质量,柠檬黄脉病严重时可导致毁园。芒果象甲、蓟马、炭疽病,柑橘粉虱、叶螨等病虫害呈加重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本项目将集中科研、推广和省、市、县、乡之力,建立农科教、产学研协同推广机制,培育一支协作推广队伍,加快梨、桃、葡萄优新品种和先进技术,芒果、柠檬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组长单位省园艺总站牵头全省“川果”产业发展,负责政策制定、规划布局、示范推广、行业指导等工作,项目经验丰富。省农科院、川农大、厅植保站等参与单位近几年引进选育了一批适宜在四川推广的梨、桃、葡萄优良品种,集成创新了宜机化现代果园建立、高光效树形培养、简易化修剪、肥水药一体化省力化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在四川不同生态区建立示范基地50多个;有一批稳定的从事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队伍;已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项目实施意义重大,切实可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要求,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整合农业推广、科研、教学等人才和资源,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生产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以制约我省梨、桃、葡萄和芒果、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新品种应用、标准化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生产调节剂使用、病虫害综合防控、采后商品化处理等为基础,集成组装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重点推广,切实提高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2.优势互补原则。整合省内梨、桃、葡萄和芒果、柠檬病虫害防控推广、科研、生产等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协同推广合作机制。探索推广科研首席制度,取长补短优化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有机融合,实现“创新-推广”良性循环。
3.统筹推进原则。项目示范县选择,既统筹考虑现有产业基础、未来发展潜力、技术需求状况,又兼顾区域生态条件、示范带动能力、科技支撑需要等因素。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聚焦制约四川梨、桃、葡萄、芒果、柠檬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通过聚集全省科研、教学、推广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探索农科教、产学研多方协同推广新机制,构建一支上连科技前沿、下接生产一线的稳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大力推广一批产业急需优新品种和生产技术,建立一批省级科研试验基地和县级区域示范基地,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产业服务水平和种植大户技术应用能力,把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擦亮“川果”金字招牌。
2.具体目标。通过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实施,推广桃梨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葡萄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芒果柠檬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3项,建设县级生产示范基地13个,示范推广优新品种和技术2200亩,探索特色水果协同推广模式1套。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果农2000人次以上,科技支撑水平明显提升。
三、建设内容
(一)主推技术
1.桃梨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一是优新品种推广。重点推广紫玉、红玉、黄玉1号、晚湖景等桃,翠玉、翠冠、新梨7号等梨优新品种,进一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熟期结构,高换一批产销对路优新品种。
二是宜机化建园与高光效树形培养技术。重点推广以“宽行窄株定植+等高聚土起垄/堆+预留机械作业转弯空间”为主的宜机化建园模式,推动果园翻耕、除草、开沟、施肥、喷药、运输、废弃物处理等主要农事操作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广桃梨主干形、Y字形、开心形及梨棚架形等高光效树形,实现定植后第2年投产、第4年丰产,缩短周期1-2年。
三是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重点推广免耕节水保墒、专用抗性与功能性砧木应用、水肥一体化、农机配套选型、免袋栽培、梨机械化制粉授粉、桃简约化长枝修剪、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果园生草、果草畜循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是蜜蜂授粉增效技术。重点推广授粉专用蜂群培育技术,快速繁育授粉蜂群;以及蜜蜂高效授粉技术,集成诱导授粉、授粉蜂群的配置、摆放与饲养管理,实现蜜蜂高效授粉与优质蜂产品生产有机统一。
五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重点推广适时和标准化采收、科学分选(设备分选+人工分选相结合)和包装、压差预冷+阶梯预冷、精准低温保鲜、复合保鲜(专用保鲜包装+绿色保鲜剂)、冷链物流设施标准化应用管理等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果品商品化处理率。
2.葡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一是优新品种推广。重点推广夏黑、阳光玫瑰、妮娜女皇等优新品种,进一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一批产销对路优新品种。
二是高畦宽行设施化建园高效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以“高畦宽行、重有机肥改土+天膜地膜覆盖+省力化肥水药设施构建+低密度定植”为主的现代化建园模式,推动果园翻耕、施肥、喷药、运输等主要农事操作省力高效运行。以及高干V形、H形等高光效树形,实现定植后第2年丰产,亩产2000斤以上。
三是树体数字化管理优质生产技术。重点推广以“肥、水、药+枝条+花果”等为主的数字化管理技术,推动葡萄精准施肥、傻瓜化修剪及疏花疏果、安全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实现全省葡萄优质安全可持续发展。
四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重点推广标准化采收、压差预冷、精准低温保鲜、复合保鲜(专用保鲜包装+绿色保鲜剂)、冷链物流设施标准化应用管理等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商品化处理率。
3.芒果柠檬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一是以芒果橘小实蝇为核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重点推广芒果园冬春季清园、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控制橘小实蝇暴发态势,同时减轻蓟马、芒果象甲、炭疽病等病虫危害,减少周年化学农药投入20%以上。
二是以柠檬黄脉病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病株清除、修剪工具消毒、植物免疫诱抗、精准施药、理化诱控、天敌控害等病虫害防控技术,遏制柠檬黄脉病扩散蔓延,减轻树脂病、柑橘粉虱、柑橘叶螨等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二)实施地点。按照产业基础良好,科技需求旺盛,巩固脱贫成效,有积极参与愿望,纳入省级产业重点县范围的标准,遴选了简阳市、广元市昭化区、西充县、德阳市罗江区、苍溪县、华蓥市、万源市、眉山市彭山区、西昌市、攀枝花市仁和区、盐边县、会理县、安岳县13个县(区)作为项目实施示范县。
(三)团队组建
项目由省园艺总站牵头,会同省农科院、川农大、厅植保站、省蜂业站,以及市、县(区)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择优选择在桃、梨、葡萄3个果类选育种、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采后处理,以及芒果、柠檬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成效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组成,参与“基层农技硕博创新服务计划”的优先考虑。
项目组成员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任务分工 |
马 晖 | 推广研究员 |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 推广首席 |
江国良 | 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首席 |
吕秀兰 | 教 授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技术首席 |
封传红 | 推广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 技术首席 |
陈 栋 | 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李 靖 | 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涂美艳 | 副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宋海岩 | 副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邓家林 | 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张全军 | 副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刘 伟 | 副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李华佳 | 副研究员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张 勇 | 教 授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技术指导 |
梁 东 | 教 授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技术指导 |
王 进 | 副教授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技术指导 |
林立金 | 副教授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技术指导 |
夏 惠 | 副教授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技术指导 |
舒长斌 | 推广研究员 |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 | 技术指导 |
赖 康 | 畜牧师 |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 | 技术指导 |
徐 翔 | 高级农艺师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 技术指导 |
万宣伍 | 高级农艺师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 技术指导 |
祝 进 | 高级农艺师 |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 技术指导 |
易 蓓 | 农艺师 |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 技术指导 |
刘 磊 | 高级农艺师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技术指导 |
李桂珍 | 研究员 |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 技术指导 |
李国平 | 副研究员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川攀枝花研究院 | 技术指导 |
赵胜利 | 农艺师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川攀枝花研究院 | 技术指导 |
唐友海 | 正高级畜牧师 | 广元市畜牧种业管理站 | 技术指导 |
吴丽丽 | 高级畜牧师 | 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 <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