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彬率队调研省农广校时强调:培养全科型人才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
冬日微阳至,冬景似春华。1月19日下午,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率队赴省农广校,就新时代如何发挥农广校作用,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漫步进入省农广校5楼会议室,杨秀彬开门见山对省农广校全体职工说:春节将至,代表厅党组来看望慰问大家。一年来,省农广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祝贺大家。祝大家新年好,同时也听一听意见建议。
省农广校校长王帮武就单位人员构成、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等基本情况,一年来履行基地人才培养职能,抓实人才培养、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师资队伍、提升培育能力;履行机构培育主体职能,推动政策出台、承担基础性工作、强化优质教材推广应用、着力建设实训基地、技术帮扶助力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了详细汇报。
调研中,杨秀彬提出了两大问题,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一是新时代如何做好农广校顶层设计,对体系进行通盘考虑,使其发挥更好作用;二是如何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后备干部、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等4类关键人群,在教育培训上突破,探索形成有效管用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杨秀彬指出,农广校诞生发展40年,体系遍布县乡,作用很大,面对新时代,面对农民结构变化、乡村和城市变化,一定要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搞好更高层次的培训。从中央到县,农广校是一个体系,部里对中央农广校还在加强,我们也要加强,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关于下一步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杨秀彬指出,今后,农广校还是要姓“农”,要把教育主阵地放到县级,要探索“长、中、短”相结合、“全、专、研”分类实施的教育方式。所谓“长”,就是要实现农民的学历提升;所谓“中”,就是要开办专门进修班,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所谓“短”,就是要针对某一个产业,办好短期培训班,3-5天集中教学、现场实训,学了就搞得来、用得上。所谓“全”,就是培养全科型人才,种养加经营、农林牧副渔,包括现代农机、数字农业,都要会,做到大而全,尤其是村两委干部中要有一个全科型的人才;所谓“专”,就是要针对4类关键群体,像北大光华学院培养企业家一样,办专题班,实现“全中有专”;所谓“研”,就是要分层分类,省级可以组织国家级示范场、示范社等,举办专题研修,包括到国内外考察学习。
杨秀彬最后鼓励大家,一定要转变思路,大胆探索创新,积极面对改革、不怕改革,要做好系统设计、系统谋划,探索出可行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在国内有品牌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闯出一条有特色的路子,为乡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