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垄高台无膜滴灌种植技术规程

2022-08-15 13:52:38 梁老师 1375

马铃薯大垄高台无膜滴灌种植技术规程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出。

本标准由赤峰市农牧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立伟、牛雪军、李小平、李虎、周乐、周颖、黄硕。

马铃薯大垄高台无膜滴灌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回收滴灌带、收获等技 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赤峰市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马铃薯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

3.1 气候条件 无霜期90 d以上,≥10 ℃年有效积温1900 ℃以上,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上。

3.2 土壤条件 耕地坡度<15°,土层深厚、土质疏松,pH 7.0~8.0,有机质含量1%以上,并符合GB 15618标准。

4 播前准备

4.1 选地 前茬以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为宜,采用麦-麦-薯或麦-薯-麦3 a以上轮作模式,忌重茬、 迎茬。

4.2 整地 秋深翻30 cm~35 cm,或早春结合深松灭茬整地,播前旋耕,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结合整地 每667 m2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00 kg~3000 kg或微生物有机肥80 kg~120 kg。

4.3 种薯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种薯质量符合GB 18133要求。

4.4 种薯处理

4.4.1 催芽 将种薯放至15 ℃~20 ℃的室内催芽,幼芽长度0.5 cm,并在散射光下练芽5 d~7 d。

4.4.2 切块 播前1 d~2 d切块,用75%酒精对切刀和切板消毒,或用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 min~10 min, 准备多把切刀,交替使用。采用纵切方式,切块30 g~50 g,每块带1~2 个芽眼。

4.4.3 拌种 按照种薯︰滑石粉︰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1000 kg︰15 kg︰0.6 kg(0.5 kg)比例拌种。

5 播种 5.1 播种时间 一般在当地晚霜期前25 d~30 d或当地10 cm土层温度稳定在7 ºC~8 ºC时播种。

5.2 播种量 每667 m2种薯用量130 kg~150 kg。

5.3 合理密植 90 cm等行距种植,株距18 cm~20 cm,每667 m2保苗3700 株~4100 株。

5.4 播种方法 使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施肥、喷除草剂、覆土、镇压等作业。

5.5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6 cm~8 cm。

6 施肥

6.1 施肥量 按照每667 m2生产鲜薯2500 kg~3000 kg产量目标,一般按11-18-16(N-P2O5-K2O)复合肥60 kg, 追施尿素18 kg~20 kg,硫酸钾12 kg~15 kg,并符合NY/T 496要求。

6.2 施肥方法 在播种时,将复合肥作底肥进行条施,结合滴灌氮肥、钾肥均按40%、60%分两次追施。

7 田间管理

7.1 培土

7.1.1 第一次培土 出苗率 20%时,培土 3 cm~5 cm,结合培土铺设滴灌带。

7.1.2 第二次培土 苗高15 cm~20 cm时,培土后垄台高25 cm~30 cm。

7.2 除草 田间杂草达30%时(2~4 片叶),每667 m2用3 g~5 g的25%砜嘧磺隆干悬浮剂进行喷施。

7.3 滴灌

7.3.1 第一次滴灌 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视土壤墒情进行滴灌,每667 m2滴灌10 m3~15 m3

7.3.2 第二次滴灌 苗高达15 cm~20 cm随第二次中耕进行滴灌,每667 m2滴灌15 m3~20 m3

7.3.3 第三次滴灌 现蕾期每667 m2滴灌20 m3~30 m3。随滴灌追施40%的氮、钾肥。

7.3.4 第四次滴灌 盛花期每667 m2滴灌20 m3~30 m3,随滴灌追施60%的氮、钾肥。

7.3.5 第五次滴灌 淀粉积累期滴灌间隔时间可拉长,每667 m2滴灌15 m3~20 m3

7.3.6 第六次滴灌 沙性土收获前一周,粘重的土壤收获前10 d~15 d,每667 m2滴灌10 m3~15 m3

7.4 病虫防治

7.4.1 晚疫病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68.75%氟吡菌酰胺·霜霉威悬浮剂600~80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水分散 性粒剂500~600 倍液喷施,每隔10 d~15 d喷药1 次,连续喷2~3 次。

7.4.2 早疫病 在发病初期,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600 倍 液喷施,每隔7 d~10 d喷1 次,连续喷2~3 次。

7.4.3 蚜虫 每667 m2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 mL~40 mL,兑水30 kg~45 k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喷施。

7.4.4 芫菁 用 21%氰·马乳油 3000 倍液,或 2.5%氯氟氰菊酯乳油 1500 倍液喷施。

8 回收滴灌带 收获前回收滴灌管带。

9 收获 植株大部分茎叶变黄枯萎适时收获,收获前7 d~10 d杀秧。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协会资讯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