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个成都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263亿元
地理标志产品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金钥匙。昨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成都蒲江县召开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甘绍宁出席并讲话。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国际合作司、国知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有关领导参会。郫都区地理标志协会、蒲江丑柑产业协会、邛崃市茶产业协会、大邑县葡萄行业协会、名山县茶业协会以及川内13家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参会并做交流发言。
提升成都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
成都市近年来坚持把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城市品牌、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地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产品9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6个、地理标志商标26件、农产品地理标志19个),正在申报地标产品15个,从业企业1000余家,地标产业总产值约263亿元,年出口总额超7亿元。郫县豆瓣、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龙泉驿水蜜桃、蜀绣、邛酒等7个地标产品荣登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地标产品)100强。
作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郫都区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目前,该区已打造了郫县豆瓣、唐元韭黄、蜀绣、新民场生菜、德源大蒜等为代表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集群。培育、规划了唐昌布鞋、先锋萝卜干、三道堰大葱、古城竹编鸟笼、友爱川派盆景等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推动郫县豆瓣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百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解决4万余人就业。郫县豆瓣先后被评为“地标保护中欧互认”产品,荣获“全国十大地标产品”,品牌价值656.36亿元,位列“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一名,荣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全国排名第八,蝉联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第一。
地理标志保护推动特色产品走出国门
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唐元韭黄走出国门,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葱韭类生鲜蔬菜出口地区,实现了“四川省生鲜蔬菜出口零的突破”。唐元韭黄是郫都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品之一,产值4.8亿多元,解决2万余人就业,产品销售量已占成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0%,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在2012年地标保护前其产值只有几千万元。目前,蜀绣生产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合作社+绣户”的运作模式,相关从业人员4万余人,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蜀绣获得地标保护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产销两旺,千年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