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联会调研特色养殖项目 赋能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025-09-09 13:41:10 梁老师 16

96日,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产融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宇海、陈海滨前往乐山市犍为县分别对蟋蟀繁育养殖基地和胡蜂标准化综合培育基地进行调研指导。

在寿保镇花金村蟋蟀繁育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卢尚春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蟋蟀繁育技术要点和订单式养殖情况。蟋蟀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养殖周期约30天,目前成虫市场销售价格在100/公斤左右,主要用于提取蛋白质。现4个养殖棚每月可出成虫约10吨,产值约1200万元,可提供10个固定就业岗位,人均年增加收入约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村上想要扩大养殖规模,但养殖设施用地审批困难,并且本地没有蟋蟀精深加工企业,不敢贸然带动周边村民大规模养殖。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在寿保镇旺家村金楠山谷胡蜂养殖基地,合作社理事长夏福银向调研组现场详细介绍了胡蜂繁育和养殖技术。目前养殖收益主要来自蜂巢和蜂蛹销售,现有养殖基地13个,已放蜂巢10万群,年产蜂蛹50万公斤,蜂巢10万个,销售种蜂20万只,年产值约5000万元,能带动100人以上参与创业就业,户均年增加收入约3万元。胡蜂是益虫,蜂巢均挂在树上,不占用土地,捕食害虫,对农作物虫害起到天然绿色防控。人工养殖的胡蜂性情温顺,不会主动攻击人畜,适合丘陵、山区规模化放养。合作社想带动农户,在有条件的丘区继续扩大胡蜂养殖规模,希望政府给予扶持,并帮助基地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建议基地负责人要多与当地农业农村局、林草局和镇村两级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在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协调养殖设施用地和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希望合作社一是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毫不保留地给予村民技术培训和支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通过联农带农做大产业规模;二是做好养殖过程管理,严把质量关,以品质塑造基地品牌;三是充分用好地缘饲料资源,种养结合,将胡蜂和蟋蟀养殖做成生态好、效益高且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陈海滨副主任现场联系并协调了成都医学院、成都大学专家团队,基地把胡蜂的蛹、巢和蟋蟀成虫提供给专家实验室(工作站),围绕特医食品精深加工方向进行专题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协作和科技赋能,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以及拓宽应用场景和销售渠道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协会资讯
资料下载